一、技術原理
氣密性檢測
方法:采用壓力衰減法或差壓法,模擬自救器在實際使用中的正負壓環境。
精度:內置高精度壓力傳感器,可檢測微小壓力變化,確保外殼、呼吸系統及閥門密封性符合標準。
應用場景:檢測化學氧自救器外殼氣密性、壓縮氧自救器高壓系統泄漏率。
呼吸阻力測試
方法:基于流體力學原理,利用氣流發生器模擬人體呼吸過程。
應用場景:驗證自救器在緊急情況下是否保障礦工呼吸順暢。
供氧性能評估
方法:針對壓縮氧自救器,測量供氧量、自動補給閥開啟壓力及安全閥動作壓力。
工具:高精度氧濃度分析儀、質量流量控制器。
應用場景:確保供氧系統在各種環境下穩定運行。
閥門性能驗證
檢測項:排氣閥開啟力、逆向漏氣量、呼氣閥/吸氣閥通氣阻力。
工具:力傳感器、壓差測量模塊。
應用場景:確保閥門在緊急情況下迅速響應,防止外部有毒氣體進入。
阻燃性能測試
方法:模擬煤礦火災環境,測試外殼及內部材料的耐熱性和阻燃性。
應用場景:驗證自救器在火災中的防護能力。
二、功能
標準化測試流程
一鍵啟動:自動完成氣密性檢測、呼吸阻力測試、供氧性能評估等全流程。
實時監控:測試過程中顯示壓力、流量、溫度等參數,生成可視化曲線。
報告生成:內置PLC控制系統,支持數據記錄、分析及導出符合ISO/GB標準的檢測報告。
多語言與安全設計
操作界面:支持中英文切換,滿足國際化需求。
安全防護:配備接地保護、快速保險等電路保護系統,采用模塊化設計便于維護升級。
擴展性與兼容性
檢測接口:支持定制化測試接口,兼容不同型號自救器。
環境模擬:可選配溫濕度控制模塊,模擬高溫、高濕等極duan環境。
三、應用領域
生產質量控制
場景:自救器生產廠家在出廠前對每批次產品進行全檢。
價值:高效完成氣密性、供氧性能等核心指標檢測,確保產品符合標準。
煤礦安全監管
場景:政府監管部門定期對礦用設備進行抽樣檢測。
價值:提供客觀、量化的檢測數據,監督企業落實安全管理制度。
礦工培訓與應急演練
場景:在礦工安全培訓中,驗證自救器的實際使用效果。
價值:通過模擬高濃度CO環境,測試自救器的過濾效率和呼吸舒適性,提升礦工應急能力。
研發與技術創新
場景:為新型自救器研發提供性能驗證。
價值:優化呼吸阻力、延長供氧時間,推動技術迭代。